劳动者取保候审期间,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犯罪嫌疑人未经人民法院定罪的,不能认定为犯罪,也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取保候审期间不能解除劳动关系。
取保候审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被取保人尚未被判处刑罚,不属于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在生活工作中,有的单位职工可能因为犯事而被司法机关采取刑事拘留措施,虽然此时符合条件又获得了取保候审,但作为用人单位可能也会以此为理由想要开除职工。对原固定工在取保候审期间,用人单位可以暂缓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但不能以此为由予以辞退。在审理结束后,可视具体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很多犯罪嫌疑人在被逮捕后非常担心自己的工作,即使后来申请了取保候审。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单方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是也有另外的情况,如果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了相关规定,那么单位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来说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以终止劳动合同需要参照各地的规定来确认。所以职工在取保候审期间单位是不能以此为由辞退职工的。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有补偿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因用人单位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的),并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本人。但考虑到试用期的特殊性,试用期满就要转正,因此,一般采用支付一个月代通知金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被判处拘役有劳动义务吗?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被拘役了之后肯定就是需要劳动的,而且还会被强制性劳动;一般在参加了劳动之后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时还有相应的假期;但具体的就要看案件的实际情况,还有具体的刑事处罚是怎么处理的。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拘役,同时也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是一种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它具有以下特征: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1.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半年)。所以,拘役是中国对罪犯予以关押、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三种自由刑中最轻的一种。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2.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3.拘役是剥夺自由的刑罚方法。由于拘役剥夺犯罪人的自由,所以与管制具有明显区别。由于拘役是刑罚方法,所以它与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在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适用依据、适用程序、适用期限上都有明显区别。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4.拘役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如还有不清楚的或新情况,建议你直接本站,在线提问以便于了解沟通案件情况,智能匹配平台空闲律师为你作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解答,尽量说明大致情况以免因信息不全、沟通不畅,解答有误。祝维权成功。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622.html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在实际法律问题中,案件情况不同,具有特殊性,为了有效解决您的问题,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解释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