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标准是5000元,超过5000元的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临时工工资5000元以下的不需要缴纳个税,5000元以上的按一定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临时工劳务费个税缴纳标准是什么?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超过5000元的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应按照超出部分的3%~4.5%缴纳,按照工资薪金在税前扣除的话,不征收营业税,企业不需取得发票。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按劳务报酬操作:如不符合工资薪金在税前扣除的条件,属于劳务费在税前扣除,必须满足按照劳务缴纳个税,同时需要取得发票。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最后,目前的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而且这个5000元不是指工资额,而是指工资扣除住房补贴和个人实际交的社保后的余额。如果临时工的税后工资有没有超过5000不需要交,超过了就需要交。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试用期法定期限是怎么规定的?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第十九条【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试用期一个月被开除有工资吗?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试用期一个月被开除有工资。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ldjf/5505.html
如还有不清楚的或新情况,建议你直接本站,在线提问以便于了解沟通案件情况,智能匹配平台空闲律师为你作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解答,尽量说明大致情况以免因信息不全、沟通不畅,解答有误。祝维权成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在实际法律问题中,案件情况不同,具有特殊性,为了有效解决您的问题,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解释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