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出借方借钱,到约定期限后返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如果在合同约定期满后,借款人未履行合同义务,则属于合同违约。那么借款人就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由于没有履行借贷合同义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那么借款合同的违约金法律新规定是什么?下面随着法居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借款合同的违约金法律新规定是什么
根据我们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借款合同双方可以在签订合同时直接约定,根据实际违约情况赔偿一定的违约金额,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双方约定的违约金额不得超过损失的百分之三十。也可以在合同中直接约定关于违约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损失计算赔偿金额。如果合同约定的违约金额低于实际损失,贷款人可以寻求法院帮助,要求借款人增加赔偿。如果约定的违约金额超过实际损失,可以根据借款人的请求适当减少赔偿。需要注意的是借款人在赔偿违约金后,还应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如果在借款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合同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赔偿,但要注意赔偿的违约金最好不要超过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协商不成,可以寻求法律帮助,人民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决,赔偿贷款人的损失。
显然,违约行为和借款人的实际利益需要在合同中得到双方的认可。它不仅是确定违约责任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合同双方的一种保护。发生违约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协商处理,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处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