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确定案件的诉讼标的额时一般会以原告的请求来确认的,如果说当事人之间因诉讼标的额发生争议后也是可以要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判,那么诉讼的标的额也是会确定诉讼费用的具体金额,同时根据不同的诉讼标的额也是会确定由不同级别的法院进行受理的。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案件诉讼标的额按原告还是法院确定?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诉讼标的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所争执的需要通过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予以解决的民事、经济法律关系,亦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动,消灭的法律事实。每个诉讼都有特定的标的,一般由原告的诉讼请求决定。诉的标的使诉特定化,以区别不同种类的诉。给付之诉,诉讼标的是原告提出的实体权利请求,包括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和原告向被告提出的实体请求。如给付赡养费之诉,其诉讼标的一是当事人双方的赡养关系,二是给付赡养费的要求。确认之诉,诉讼标的是原告请求确认的民事法律关系。如确认收养之诉中,父母子女间的收养关系即诉讼标的。变更之诉,诉讼标的是原告请求变更或消灭的民事法律关系。如离婚之诉,诉讼标的是现存的夫妻关系。诉讼标的与标的物不同,标的物是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所指向的对象,是其具体物质形态。在分割财产之诉中,诉讼标的是财物的产权,诉讼标的物是财物本身,或是物品或是一定数量的款项。非财产权益之诉有诉讼标的,不一定有标的物。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本诉中可以改变诉讼标的吗?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开庭之后还能更改诉讼标的,诉讼标的不仅是民事诉讼中法院裁判的对象, 也是裁判对象的最基本和最小的单位。法院总是根据每一个具体诉讼标的来作出判决的, 不大可能笼统地对原告所主张的法律上的利益作出判决。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1、不超过1万元:每件交纳50元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诉讼标的额×2.5%-200元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诉讼标的额×2%+300元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诉讼标的额×1.5%+1300元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诉讼标的额×1%+3800元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诉讼标的额×0.9%+4800元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诉讼标的额×0.8%+6800元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诉讼标的额×0.7%+11800元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诉讼标的额×0.6%+21800元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10、超过2000万元:诉讼标的额×0.5%+41800元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如还有不清楚的或新情况,建议你直接本站,在线提问以便于了解沟通案件情况,智能匹配平台空闲律师为你作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解答,尽量说明大致情况以免因信息不全、沟通不畅,解答有误。祝维权成功。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sszc/14464.html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在实际法律问题中,案件情况不同,具有特殊性,为了有效解决您的问题,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解释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