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一份合同追认期限是多久,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效果如何?相关的法律规定。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番吧。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一份合同追认期限是多久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对于效力待定的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经法定代理人确认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第一百七十一条【无权代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导致的结果就是合同不产生法律效力。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意思表示不真实包括两个方面: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htjf/20571.html
一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自由:
如受欺诈、胁迫等外部原因导致意思表示不自由,表现为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
二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有三种情况,真意保留,指行为人故意隐瞒真意,而表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大多为开玩笑的行为;
虚伪表示,即行为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虚假的意思表示;
隐藏行为,指行为人将其真意隐藏在虚假的意思表示中,如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如遇到问题类似还有不清楚的或新的情况,建议您直接本站在线提问以便于了解沟通案件情况,智能匹配平台空闲律师为你作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解答,尽量说明大致情况以免因信息不全、沟通不畅,解答有误。先在线咨询律师可谓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在实际法律问题中,案件情况不同,具有特殊性,为了有效解决您的问题,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解释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