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怎么认定,怎么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怎么认定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共同犯罪指的是二人以上,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者单位;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共同的犯罪行为,从犯罪的客观要件上看,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个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他们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共同的犯罪故意。从犯罪的主观方面来看,构成共同犯罪必须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和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这里的“共犯”就是共同犯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有哪些要件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要件如下: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1、交通事故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由于巨大噪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事人确不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而驶离现场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2、交通事故当事人逃离事故现场是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当事人为抢救伤者、报案等目的而驶离现场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3、交通事故当事人已经逃离了事故现场。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到达前并未逃离,而是事后逃跑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对于以上内容希望可以给到大家参考。虽然现在法律行业律师有很多,但是大家在选择律师时,还是要仔细考量,尽量选择口碑、专业性强的律师进行委托,做到真正的省心省事。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文章源自法居网法居网-https://laws.77shw.com/jtsg/18464.html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在实际法律问题中,案件情况不同,具有特殊性,为了有效解决您的问题,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解释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评论